高校实验室仪器以用户自操作为主,除了需要管理共享设备,还应考虑将各课题组可以共享的仪器纳入管理。课题组的仪器,特别是使用非竞争性经费采购的,学校和院系应该从制度上提倡和要求共享,这也要求院系有针对性地推出院系级仪器管理系统。院系建设自己的仪器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人工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可将实验技术人员宝贵的精力从烦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为了实现仪器设备的全流程科学管理,院系级平台至少应包括以下七个功能模块。
1、仪器展示。管理系统网站按照功能分类统一展示仪器,每个仪器的管理员可自主维护所管理仪器的页面,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在文中详细介绍仪器的型号规格和功能指标,公示校内外收费标准,便于用户快速了解仪器详情,选择合适的设备开展实验。网站应提供统一服务的窗口,用户和管理员均通过网站对平台内所有的仪器进行预约管理和使用。
2、用户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位用户都拥有独立的账号,防止账号共享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基本计费单元是课题组,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应至少实现课题组和用户两级管理,用户完善个人信息后申请加入组,由组长审批后产生的费用计入该组账户。现在众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统一认证平台和一卡通系统,对于校内用户,使用学校统一认证平台验证用户身份,使用校园一卡通作为身份凭证,用于门禁和刷卡上下机。校内用户学生具有流动性,而公共实验室并不掌握学生的动向,管理系统能够周期性地与校数据中心同步,及时发现已毕业学生的账号,防止发生已毕业却还在用导师经费继续实验的情况。仪器管理系统和学校身份系统紧密集成,身份信息可靠且更新及时,用户忘记密码、挂失换卡也由学校统一处理。对于校外用户,由公共实验室统一管理账号,统一发卡。
3、操作证。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户应首先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如需接触危险品还应增加相应的培训和考试内容,管理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在线考试功能。用户需先完成安全培训考试,针对其所使用仪器进行专门的培训,合格后首先颁发只能在工作时间使用仪器的见习操作证,用户熟练使用后再升级为全天使用的正式操作证。仪器管理系统对用户的预约和使用通过操作证控制,并联动门禁系统实现仪器操作的准入控制。
4、预约管理。合理、灵活的预约策略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预约页面采用日历展示,用不同颜色标记状态,使仪器的使用状态一目了然。不同的仪器对预约要求差异很大,从仪器使用角度考虑,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预约时间规则,用户只能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预约,防止预约时间明显不符合正常实验的用时。对于较为稀缺的设备,可限制每个课题组在一定时期内的预约机时,尽量为各个课题组提供公平使用的机会。
5、上机使用。管理系统使用现场控制器对仪器进行控制,控制方式多样,对于可以断电的小型设备直接操控设备电源,对于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控制显示器为键盘和鼠标,对于不可通过电源控制的为可控制仪表或开关样品门。通过这些控制手段,实现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要求用户通过刷卡登录才能正常使用设备,这样系统才能通过操作证对仪器的使用进行准入控制,同时留存可信的使用记录。近些年,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普及,逐步采用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二次确认,杜绝借卡代刷的现象。现场控制器自身具备存储能力,在与中心服务器断开连接时,能够根据最后一次更新的操作证和预约信息处理上下机并记录日志,恢复连接后自动上传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6、数据流转。现在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设备初次安装调试后,为确保仪器稳定运行,仪器控制计算机与校园网隔离,系统无法进行升级,因此对病毒和漏洞无抵抗能力。用户测试数据需要导出时,采用刻录光盘的形式让用户外带实验数据非常不方便,因此仪器管理系统可以作为“中间人”帮助传递数据,仪器控制计算机透过数据传输专网将实验数据集中上传至仪器管理系统,用户在校内外登录系统即可自行下载数据。
仪器管理系统依托于院系的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高校在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无法与之竞争,专业信息化人才匮乏,院系信息化建设面临经费紧张、人员奇缺的问题,因此应避免“烟囱式”架构的建设,将仪器管理系统作为院系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通盘考虑、统一
建设。以信息化支撑科研工作是现代高校的必然要求,科学的仪器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更好的为基础科研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精确的仪器,使统计作为将来设备采购方案的重要依据。
以上内容供大家参考。